澳门人·威尼斯(亚洲)第一品牌-IOS/Android/尊享版

  • EN

本科生(尼山学堂)

尼山学堂2011级推荐免试生经验自述

时间:2014-11-26 作者:亚洲第一品牌威尼斯澳门人

l 李举创

l 2011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哲学专业

l 2012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尼山学堂

l 2014年9月推免进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作为尼山学堂2011级汉语言文学方向的本科生,我有幸获得了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并通过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汉语史方向的复试。回顾这段历程,我颇有感慨。略述如下。

2014年9月开学以来,推免工作提上了日程。之前,我并未对推免做什么准备,甚至还在暑期看了不少与汉语史方向相关度较小的书籍。一次浏览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发现北大方面要求在9月18日前必须将所有相关材料寄达,逾期不予受理。同时我也看到,中文系网站已经挂出了通知,定在9月23日上午8点考试,考试内容为汉语方向(包括语言学理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所有专业知识。我随即开始准备需要寄送的材料。北大方面要求外校及本校跨院系申请的推免生须向院系研究生教务办公室提交全部7项申请材料,外加体现自身学术水平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出版物或原创性工作成果。我忙了起来,打印社成了那几天最常去的地方。这些都好说。令我担心的是考试的内容,因为我从来没有系统研习过语言学理论、现代汉语等课程。考试在即,唯一的办法就是抓紧时间自学。我知道,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本科培养仍然保持有三个专业的分野(文学、汉语、文献)。汉语专业的同学不仅在大一就已经学过语言学理论、现代汉语,大三以后,文字、音韵、训诂又都是必修课,而且还有诸如汉语史、上古音等专业课。当看到中文系拟定的通过初审的人数与最终录取的人数的比例是3:1的时候,我甚至以为被录取的概率可能不会很大。

9月11日晚,杜泽逊、韩悦、马志欣三位老师为尼山学堂具有推免资格的学生召开了推免说明会。整个会议中,我的心情颇不宁静。会后,杜泽逊老师为我咨询到了我的目标导师的邮箱,我向导师发了邮件,并很快得到了回复。我又向几位老师征求了意见:杜泽逊、刘晓东、刘心明、孙剑艺、吉发涵、韩悦诸老师都给予了我鼓励和祝福。韩悦老师还特意借给我叶蜚声、徐通锵二先生的《语言学纲要》这一我在图书馆未借到的著名教材。对于申请北大,我虽心有未安,但仍鼓起勇气,想搏一回试试。9月19日晚,我欣喜地看到中文系网站上挂出的《北京大学中文系2015年度推荐免试研究生》名单中有我的名字。这是通向成功的第一步。于是在剩下的宝贵日子里,我尽量压缩睡眠、吃饭等活动的时间,“一目十行”般地翻阅相关教材。令我欣喜的是,虽然没有语言学理论与现代汉语的底子,看起书来却也没有很吃力,还是颇为顺畅的。

时间飞逝,转眼到了9月22日,我启程去了北京。在高铁上、在地铁上、在燕东园招待所昏黄的灯光下,都有我读书的身影。第二天上午,笔试到来了。时间为三个小时。试题分三个部分,满分100分:语言学理论30分,现代汉语35分,古代汉语35分。题目的文字虽只占了A4纸的一面半,题量却真不小。考试的过程还算顺利。结束以后,我走出考场,沐浴着濛濛细雨,在未名湖畔踱步,回味了一下刚刚过去的笔试,自信及格应该不成问题。当晚7点左右,北大中文系挂出了《北京大学中文系2015年度推荐免试研究生面试通知》,我惊喜地看到有我的名字。北大中文系的复试有三个部分:专业笔试、科研论文和面试,必须前两项都通过者方可进入面试。《通知》中有我的名字,说明我已经通过了前两项,而数十位通过初审的学生已经无缘北大中文系的学术型硕士了。我心想自己离北大又近了一步。

24日下午,面试如期到来。申请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史专业的且进入面试的除我以外只有三名同学:两个来自北大中文系,一个来自人大国学院。面试评委是北大古汉语教研室的四位老师:胡敕瑞、邵永海、宋亚云、刘子瑜。主持面试的胡敕瑞老师公布了笔试的成绩:我名列第二,且只比第一名的少了一分,比剩下的两位高了十几分。我心中窃喜。之后胡老师说就按我们四个人的就坐顺序面试,每位老师出一至两个题目,每个人先来领题目,之后准备十分钟左右,按顺序答题。我是第三个。简单准备之后,就上场回答了。我尽量在脸上展现出笑容,以谦和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来回答评委的提问。综合来看,由于面试的题目较为专业,难度不小,我的回答也未能十分尽意。我心里怀着一丝不安,登上了返程的高铁。途中刘晓东老师给我打来电话,询问情况,并向我介绍了北大古汉语教研室老师们的情况,包括学术师承、治学特点等。我从别处得到消息,说北京大学中文系向来有个传统,就是没有录上的同学会不久打电话通知,以方便其申请专硕或其他学校。而我始终没有接到北大的通话,觉得可能已经通过复试了。之后,我又给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务办公室打了电话,证实了之前的判断。我当即通知了关心我、鼓励我的老师、家人和同学们。等全国推免服务系统开通后,我又按程序进行了填报,直到接受了北京大学的待录取通知。这就是我的保研经历,在此我谨向以上诸位老师表达诚挚的谢意!

经历了目前为止我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最为焦虑的的保研时光,静下来回味,我形成了一些认识,或可供借鉴:最好提早为复试考试做准备,不要打无把握之仗;要通过各种渠道,提前了解保研相关信息;方向倒不必过早确定,但为学一定要有主次。另外,我还有一个深切的体会:虽然我没有系统学过北京大学汉语专业的课程,而自学的时间又较短,但我并没有在复试中败下阵来,而是以不错的成绩走到了最后。我想,这正验证了杜泽逊老师的话:文史哲各系的一些基础课程,很容易补,相反我们所开的课是不容易补的。这正是尼山学堂学生的最大优势所在。搞任何中国古典学术,都必须以元典为根柢。有了这样一个根柢,我们就具备了现代文史哲各院系所不具备的搞中国古典学术的眼界与素养。固然,中国的教育体制并没有国学学位,尼山学堂课程的设置,放到当今通行的课程设置中来看是不伦不类的,乃至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讲有些吃亏,这也反映了中国传统学术在当今细致的学科分类下尴尬的现实处境。但这些所谓“弊端”都是暂时的,“我们收获的将是整个世界”。随着中央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随着中国民族的崛起与民族文化精神的不断阐扬,我相信,在王学典先生所谓中国传统文化“黄金时代”的二十一世纪,尼山学堂的古典学术教育必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我作为一个尼山学堂的极大受益者,谨祝尼山学堂拥有灿烂的明天!

l 胡静

l 2011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专业

l 2012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尼山学堂

l 2014年9月推免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专业

一、必读书目:

1、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史(第二版),陈来,北京大学出版社。

2、西方哲学: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西方哲学新编》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

3、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重点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黄楠森,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赵家祥,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注意事项

1、准备时间。之前咨询很多学长学姐,他们都是至少提前半年即大三下就开始准备。尼山学堂课程比较多,我是从暑假开始准备,比较吃力。因为我们的课程较为分散,文史哲都有所涉及但都不甚精通,因此要确定方向及早入手,哲学来说两个月还是需要保证的。

2、保研论坛。强烈推荐这个论坛,里面很多学长学姐传授经验并有很多理念材料,按照高校分类,易于查询咨询。需要重点看的是历年真题、复试类型、录取情况等。同时我还购买了一本《保研一本通》,里面涉及各个方面内容,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3、夏令营。夏令营是非常必要的,各个学校几乎都有相关专业夏令营。夏令营建议广撒网多报名多参加,一旦通过暑假就已经完成了保研征程。当然,录取后是否去也需要慎重,因为大部门夏令营专业较为冷门。另外,这个是报销所有费用的。

4、联系导师。文科类专业导师决定权相对较小,一般不能直接录取,联系导师有一定必要但不是必需的。第一次建议从官网找邮箱发邮件,有老师推荐会更方便。一个学校切勿联系多位老师造成尴尬。最终,研究生跟随导师是很重要的,需要慎重选择。

5、学校选择。从今年的情况来看,保研也是一场心理素质的考验。北大清华非常早,而类似人大就非常晚。在奔向最终目标的路上,可能会收到其他学校拟录取,保险还是冒险,需要慎重考虑。比如我收到南大通知百分之百录取且可以选择导师直博奖学金等,但要求现场接受拟录取,最终拒绝。

6、时间差。今年9月28日教育部系统开放,很多学校在此之前就已经复试结束了,因此可以不限于三个高校多多报名。一旦系统开放后,可以填报三个志愿,且三个志愿48小时后可以修改,整体来说机会很多。所以有几个重点,不必孤注一掷。

三、关于人大

1、复试类型。

今年人大哲学复试有所变革。

上午笔试,三个小时,150分,其中专业60分,逻辑40分,英语50分。专业从中哲西哲马哲内选一道题目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小论文,中哲题目是老子38章,比较简单。逻辑共20道,每道题目2分,选择题,类似脑筋急转弯,建议看一下基本逻辑。英语共20题,每道题目2.5分,选择题,比较难,涉及很多西哲人名、具体内容,专业性极强,也有部分逻辑推理。

下午面试,其他方向均是面完即走,中国哲学比较人性化,面完等待,很快出结果。中国哲学通知12人去复试,最终8人参加复试,录取5人。面试包括专业和英语。专业20分钟左右,抽题,可以换一次,上一人面试下一人抽题并准备。我比较悲剧地第一个面且抽到葛洪和《抱朴子》,但整体还是比较大众,如格物致知、仁学等。七到八位老师会引导并问到你完全不会。英语面试抽提,两位老师在另一教室很随意交流,我的问题是大学最庆幸的事。

2、报名流程。

人大采用双系统报名。7月22日至9月25日,登录中国人民大学“外校推免生网上报名系统”,提交个人详细报名信息;9月28日至10月5日,登录教育部推荐免试服务系统,填报志愿;10月9日公布复试名单;10月9日至11日缴纳复试费、下载复试通知;10月12日复试;10月13日公布复试合格名单,随后几天在教育部系统发布拟录取。

l 马小菲

l 2011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l 2012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尼山学堂

l 2014年9月推免进入北京大学燕京学堂文学与文化方向

大三下学期,我其实很迷茫,各种选择在心中盘旋不定,又要准备论文报告会以及各种活动,有一段时间感觉千头万绪。后来我感觉未来走哪条路既然一时无法确定,目前可以做的就是尽可能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把自身的水平切实提升上去,这样无论选择什么,应该都会无愧于心。所以大三下学期基本上还是像以前一样过,只是开始更多地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古代文学以及文化类的专业书籍,比如《中国文学史》《乡土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等等。

5月份的时候,和以前经济学院的同学聊天,得知她们都在海投夏令营,“夏令营”这个以前想都没想过的东西一下子进入我的视野,我想,反正不试白不试,多一个机会就多一条路,于是在准备期末考试的同时,我也开始留意保研论坛上各大高校夏令营的信息,积极准备材料。很可惜的是中文类的夏令营特别少,只有川大、武大等三两个学校有,后来也是同学有一天告诉我北大有个燕京学堂的夏令营,里面有文学和文化这个方向,我觉得挺对胃口,正好这时武大的夏令营材料审核结果出来了,我没有通过,我决定再报一下北大这个夏令营试试。燕京学堂夏令营除了需要递交推荐信、申请表、成绩单、证书文章复印件等基本的材料之外,还要提交雅思或者托福成绩单,以及一份英文个人陈述,对英语的要求比较高。好在我之前已经考过雅思了,主要需要准备的就是个人陈述。750字,我连写带改大概花了3天。最后一步步终于都准备好寄出去,7月底的时候,得到了入选夏令营的通知。通过的名单里大概有50多个人,都来自各大高校,北大本身就有9个,不过这样一来,打酱油的心态就更强了。

8月19日夏令营开始,但是7月份我一直在备考雅思(想再考一次),8月10号刚考完,之后的一个星期,只能简单准备准备面试可能的问题,把进入尼山以来学过的课程与文学相关的简单过一遍,重点复习了《诗经》,最后融会贯通地把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想了想,就去参加夏令营了。不像其他的夏令营主要听听讲座、逛逛校园、交流交流然后就面试,燕京学堂的夏令营特折腾,不仅有讲座,讲座完了还要打辩论,每个人都必须上,此外还有素质拓展,考试也不仅是面试,而是面试占70%,英语笔试占30%。第一天下午素拓完累得筋疲力尽马上拉到教室里接受北大辩论队队长的辩论培训,晚上八点半讲完开始抽签,我不幸抽中了第二天第一场,于是晚上9点半又接着开始讨论,一直讨论到第二天凌晨两点,睡了4个多小时起床,8点就被拉到报告厅听讲座,我们马上要打辩论的被安排坐第一排,讲座结束接着就开打,硬着头皮上去瞎扯了一通,感觉自己萌萌哒。第三天下午英语笔试,第四天面试,不过打完辩论之后就感觉这些都是小事了……英语笔试是手写和上机结合的,难度和雅思差不多;面试分三个考场,每个考场有5位来自不同专业的老师,我的考场里老师都很和蔼,老师们问的问题不少之前也想到了,比如为什么想报考啊,看过什么相关书籍啊等等,所以心情一直比较轻松,最后让我背了一段诗经就结束了。

总的来说,关于推免,结合我自身和周围人的经历,主要有以下几点感触:

1、基础知识要扎实。毕竟要先取得保研资格才行,所以平日学习一定要扎实,掌握好基础知识。

2、早作准备。保研也需要考试,2015年开始内外保不分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因此最好大三下学期就开始考虑想要报的学校和专业,收集相关信息,有针对地进行复习。中文系很多学校保研都会考大综合,在准备的时候至少要把中国文学史(古代、现当代)过一遍,有能力的也要看看外国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如果可以的话,按照考研来准备更保险。

3、积极参加夏令营。夏令营其实类似于把9月份的推免考试提前到暑假,只是活动多了些。首先,夏令营的活动都设计的不错,可以感受不同学校的学风,也能认识很多同学,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体验的机会。其次,夏令营的考试通过了,相当于被提前录取,这样9月份就省去了很多麻烦。而即使夏令营没有通过,也能为9月份的推免考试提前演练,而且申请夏令营时准备的材料(个人陈述、推荐信、奖状复印件等)到申请推免的时候还可以继续用。最后,夏令营的食宿一般都是免费的,就算是当做一次旅游也很赚。在“保研论坛”网站上,从3、4月份起就会陆续挂出各高校夏令营通知,可以保持密切关注。

4、关于面试。无论夏令营还是保研考试,即使没有笔试,也一定会有面试,因此一定要重视。面试一般是几个老师对一个学生,会有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也会有一些大面上的问题。我认为,针对面试,首先准备好中英双语的自我介绍;其次准备好一些大面上的问题的回答,包括你为什么要报这个学校/专业、你的优势在哪里、以前看过什么书、以后有什么研究计划等等,当然准备这些回答的前提是你自己已经对未来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另外有两个问题要特别注意:一是报考外校的话,老师可能会对尼山学堂比较感兴趣,因此很有可能会问一些关于尼山学堂的问题,包括我们的课程、培养模式等等,一般都不难回答,注意做到态度不卑不亢就可以了;二是选择一个自己比较擅长的专业领域,最好在自我介绍时就抛出来,牵引老师往这个方向提问,这样回答起来就有的放矢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心态平和。

5、关于心态。大家到了大三下学期,多多少少会因为出路问题产生一些迷茫、焦虑的情绪,这些都很正常。很可能你之前设定的轨迹,从这个学期开始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比如原本要出国的决定考研了等等。这些变化有些甚至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所以我认为我们能做的是:保持成绩、提升实力、锻炼身体、争取机会。而大四开学初的一个月会尤其焦躁,特别是看到身边的同学一个个拿到offer,而自己还没着落。这时候几个同学可以相互鼓励,然后专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要被外界影响。

6、参加活动。大家平时学业不紧的时候,不妨适当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比如打辩论,这个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还是有一定提升的,面试时可能会占一点优势。另外英语也很重要,雅思托福之类的能早考就早考,考出来备着,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

最后,保研的过程离不开很多老师、同学、家人帮助,我也想借这个机会,向所有帮助过我的人表示感谢。也希望我的这些经验教训能对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希望这种互帮互助能够一直延续下去,成为尼山学堂的一种传统。

l 马新月

l 2011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闻一多班

l 2012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尼山学堂

l 2014年9月推免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专业

从上周五确认北师大发来的待录取通知到现在已经过去一个多星期了,我的整个推免的过程也差不多告一段落。这一个星期以来我一直想对自己的推免经历做一个总结,而且老师也要求写推免的经验和建议,我想经验谈不上,就简单说说我个人的经历和感悟吧。

一、关于报名

今年的推免与往年有很大的不同,不区分内外保,一个人可填报三个志愿,这样一来大家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但同时对于参加外校推免考试的同学,竞争也变得较为激烈。对我个人而言,报名的标准首先是专业是否合适,其次是有没有好的导师,最后是学校的整体环境如何。我想要读的专业是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三个志愿填报的是北师大、复旦和山大。可以说这三所大学的历史学专业都是不错的,但就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这一专业而言,北师大是最好的。而之所以要报复旦,是因为在暑假里我参加了复旦历史系举办的夏令营,并且被选为优秀营员,可以被优先考虑录取。虽然复旦的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这一专业并不是很好,但我不想放弃这样一个机会,所以报了复旦。山大就不用说了,一是为了求稳,基本上班里所有参加推免的同学都报名参加了本校的推免考试,二是山大的历史学也是很好的,即使我其他的两个志愿都没有被录取,留在尼山学堂,我也不觉得遗憾。

二、关于联系导师

联系导师是在参加复试之前要做的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在推免中导师的决定权比较大。对我来说,北师大的专业情况比较合适,可以选择的老师比较多,所以我首先考虑联系北师大的老师。我先从网上了解了一下北师大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这个专业老师的情况,并且看了几位老师的文章,同时也向咱们学校的老师咨询了一些情况。因为看到周围的同学都在积极地联系导师,我也很快就选择了一位我感觉比较合适的老师,给他写了一封电子邮件,表达了我想跟他读研的意愿,他只是简单地表示欢迎我报考。后来,杜老师建议请老师帮我写一封推荐信给北师大的老师,这样更保险一些,可是咱们学校的老师对我联系的北师大的这位老师都不太熟悉,这时我这才意识到,我没有跟老师商量就自己联系了一位导师,实在是有些草率了。但是,如果再换另外一位导师就显得对我联系的这位老师不太礼貌,所以写推荐信的事也只能暂时作罢。所以我想提醒大家以后在联系导师的时候,既要抓住时机,又要慎重考虑,最好能让认识的老师写信推荐一下。

除了北师大,在山大我联系了历史文化学院的一位老师。我一开始还很害怕老师知道我报了其他学校就不太愿意做我的导师,没想到他不仅很爽快地答应了,而且还鼓励我去北师大和复旦。在这里我想特别说一下,因为有三个志愿,所以有些同学就和我一样联系了不止一位老师,这就存在着怎样向本校的导师解释报考其他学校的问题。我的建议是最好真诚一点,实话实说,因为我们自己学校的老师一般都是很能理解学生,甚至还会帮我们出主意。但还要注意一点,一定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即使最终决定去外校,也要与老师说清楚,以免影响老师后面的招生工作。

三、关于复试

复试的形式可以向报考学校询问,每个学校不一样,有的只有面试,有的则既有笔试也有面试,另外还有考大综合还是分不同专业的区别。我参加了两次复试,一次是山大,一次是北师大(我没有参加复旦的复试),总体还是比较顺利的,也可以说我比较幸运,因为北师大的复试只有分专业的面试,而山大咱们院的复试就更不用说了,老师们对我们尼山学堂的学生都很熟悉,所以也不会为难我们。不过我还是想谈一下复试准备的问题。因为从报名到去复试,中间时间较短,所以不可能充分地复习,基本靠平时的积累。但是临阵还是要磨一下枪的,可以梳理一下大致的脉络,熟悉几本重要的研究著作,了解一下学术前沿动态,如果有学校列出了参考书,就一定要认真阅读。咱们院的考试中国史专业列了两本参考书,我几乎是四五天的时间把这两本书快速地扫了一遍,只是记住了大体框架。其实,推免的笔试一般都是论述题,而且主要考察重点的问题,所以准备的时候不用太过在意细小琐碎的知识点。关于面试,老师们提问的一般也是基础的问题,但也很可能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深入提问,比如我在北师大面试时老师就针对我报名时提交的论文提了两个问题。所以,面试之前一定要对提交的论文做到十分熟悉。

四、关于心态

前面三点其实只是我的推免经历和一些建议,而关于心态方面的问题才是整个推免过程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我总结为三个词:信心、决心和恒心。

首先要有信心。进行推免的这一个月是我上大学以来最忙乱、最紧张的一个月,每个参加推免的同学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记得刚刚参加完山大的复试,按照学校的要求,要尽快确认待录取通知。可是北师大我还没去复试,复旦也没有准确的消息,如果我真的立即确认了山大的通知那么另外两个学校我就连试一次的机会也没有了。当时我心里很着急,又不知该怎么办,但是冷静下来之后就觉得应该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后经院里老师的帮助,延迟发放我们的待录取通知,好让我们有机会去外面试一试。所以推免中遇到困难在所难免,应当保持冷静的头脑,要有解决困难的信心。

除了要有信心,保持乐观,对我来说下定决心也是十分关键的。在我已经收到北师大通知让我10月10号面试时,有一天下午复旦却突然告诉我说不用去复试了,直接确认待录取通知,但是必须在10月8号之前。这就意味着我必须在北师大和复旦之间做一个抉择,如果我选择复旦,那么我就不可能参加北师大的复试了,而如果我放弃复旦,参加北师大的复试就有被淘汰的风险。之前我说过,从专业和导师的角度说,北师大最合适,但是复旦就像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巨大的诱惑,我可以不用费力就能被录取。那天下午我十分焦虑,询问了许多同学和老师,但他们的意见也不一致。后来我渐渐冷静下来,觉得到了应该下定决心做出选择的时候了。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北师大和复旦之间徘徊不定,其实不论是从理性分析还是主观情感来说,我心里都是有答案的,只是不敢就这么决定,现在看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任何人都不可能代替自己做决定,自己应该对自己负责。于是在那个下午,我决定冒一次险,放弃复旦,去考北师大。

最后,还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北师大的复试是在10月10号,而在国庆假期之前,班里大部分推免同学都已经确定下来,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假期也许是胜利后的狂欢,而我却要在这七天里做考前最后的准备。说实话,看到大家都有了结果,我心里有些恐慌,而每天在教室里上自习,我偶尔也会感到疲惫。但是我不断提醒自己要坚持下去,因为越是时间紧迫,就越应该调整好心态,持之以恒。

以上就是我推免的经历和感悟,但愿能对以后要推免的同学有些帮助。

l 董韦彤

l 2011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药学院

l 2012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尼山学堂

l 2014年9月推免进入山东大学亚洲第一品牌威尼斯澳门人文艺学专业

获得推免资格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学校、专业以及导师的选择。

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先联系一个校内的导师,再考虑申请外校。根据我个人的情况,我最终选择了文艺学专业,与戚良德老师联系后,戚老师同意接收我。就个人而言,我对于这一选择是比较满意的,这个时候心态上也比较倾向于留本校了。

戚老师在得知我之前还有意报考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后,非常大度地表示我可以再去试试。于是,我决定前往北师大参加复试。

北师大文学院的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上午笔试,内容为大综合,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考生使用同一份试卷,四大项均有题目。下午面试,分为专业面试和英语面试两部分。专业面试的老师有六七位,英语面试由一位老师负责。我先进行了专业面试,自我介绍,之后由老师们提问。对于此次面试,我个人感受,整体氛围比较浮夸,对外校学生不够尊重,这一点一同参加面试的外校考生们均有提及。总之,这时候我已经觉得北师大文学院的老师风格与我们亚洲第一品牌威尼斯澳门人的老师有很大不同,我个人更喜欢后者。后来进行了英语面试,首先用英文自我介绍,然后与老师进行英文的口语对话与交流。老师是一位文学院的青年教师,这场面试令人感觉比较愉快。

回到济南以后,又考虑了很多。此次去北师参加复试,我个人实在不太喜欢其文学院的氛围,另一方面,我所报的古代文学唐宋方向,其只有两位可以带研究生的导师,且对于我来说都不是很尽如人意。经过比较,我认为北师大的优势在于地域和学校名气,而对于我的情况而言,山大的专业方向、导师以及学院氛围是更有吸引力的。考虑之后,我选择了直接接受山大的待录取通知。

整个保研过程说起来似乎平淡无奇,但个中滋味唯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找导师、复习备考、奔波赴考等等,每一步都是关键,每一步都不轻松,尤其是在面临每一个选择时,你不得不纠结再纠结,慎重再慎重。

实际上,与其他学院的同学相比,我们已经非常幸运了。基本上在我们每一个人的保研之路上,杜老师、韩老师、马老师以及我们的一些任课老师,都给予了太多太多的帮助。帮我们联系导师、在我们犹豫不定的时候帮我们分析形势等等等等,这在其他学院是基本不可能的。

事到如今,一切尘埃落定。在最迷茫和脆弱的时候得到的温暖和善意,将一生不忘。

l 刘晓静

l 2011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l 2012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尼山学堂

l 2014年9月推免进入山东大学亚洲第一品牌威尼斯澳门人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

我是保山大,跟着杜老师读文献学。我的兴趣太广了,方向也变了好几变。大一在历史学院本想搞世界近代史,大二大三逐渐发现,自己喜欢小学、考证和古籍整理,可以搞文献学;也喜欢研究先秦礼制时文献、小学、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综合,可以搞先秦史。知道自己能保研后,我本想去外校,但爸爸生病了,我是济南人,留在山大可以随时回家帮帮忙,便断了出去的念想。在山大选专业,因为咱们学院搞先秦史的张富祥老师已经退休了,我也不再犹豫文献学还是先秦史,选择了杜老师。很幸运,杜老师也答应收我。现在我已经在杜老师的校经处做项目了。

曾经想跟历史学院的胡新生老师学先秦礼制史,而像这样请其他学院的老师来当我们的导师,是很复杂的,比如,历院的老师带尼山学堂的学生,在历院的教学评定中算不算工作量?再三考虑,我没有去找胡老师。但后来得知,包括胡老师,有好几位其他学院的老师都答应当尼山学堂的导师,实在是百分之百为学生着想,令人敬佩!

我没有去外校,也没多少经验可说,但有很重要的一点,早点定下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大三结束前定好,暑假准备保研或考研也从容一些。暑假里我依然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学文献学还是先秦史,两个方向都看,自己也很纠结,大四才定下来,其实有些晚。弄清自己的兴趣方向,不仅要看研究内容你是否喜欢,还要看研究方法是否合你的胃口,这也是选学校、选导师很重要的一点。定不下来的同学,可以早点找老师们聊一聊。

做学术是件很苦的事。就业难、工资少、发文章难,青年教师的艰辛就不必说了。为何要做学术,我想了很久。从个人的角度说,一旦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越研究越是乐趣无穷,我也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啊。而且,以求是为学术的唯一目的,以学术为生活的主要内容,便少了许多烦心事——世上有不少人总是不按明面上的法规办事,我是无能为力;但研究古典学术便尽可以和古人较真,没人能干涉我根据足够的材料和严密的逻辑得出结论。从外部的角度说,就成了“古典学术之用”的问题。前人的论断不再赘言,我以为,绝不能让追求学术之用干扰了学术目的之求真。学术的价值,是在求真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的。有的成果只有学术价值,有的成果兼备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最后,借此机会感谢给我们上课的各位老师!能听到这么多优秀的课,真是太幸福了。

l 韩博韬

l 2011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l 2012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尼山学堂

l 2014年9月推免进入山东大学亚洲第一品牌威尼斯澳门人中国史专业

大一的时候我买过一本历史考研大纲,知道了要考专业课、英语和政治,后来我读了双学位、进入尼山学堂学习。大二的时候,我认为“有太多正经书要读,保了研就可以节省出那么多半年的时间读正经书”,所以很希望保研。13年暑假我到山东郓城支教,学生还问我:“老师,你的理想是什么?”我说:“搞魏晋南北朝史,做学术研究,希望做大学老师。等功夫到了,就正式从事武侠小说创作。捎带脚还可以热心国际汉语教育事业。”这年冬天,就是大三的上半学期,情况大变。

一、“草木残生颅铸铁,虫豸凝寒掌作冰”

这是《天龙八部》中的两个回目,可以形容那时的处境。经过尼山学堂一年的学习,我认为我是有潜质做学术的,所以心境是比较好的。到了大三,我发现成绩不理想,而且离保研有那么一点距离。大四上学期才要看成绩,这时是还有一年的时间去努力学习的。下面的课表大致是这四个半月我将要学习的。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政经

文选

课程论

听说

读写

音韵

教学法

老庄

音韵

学案

尚书

管理

文选

书画

体育

形势

尚书

管理

马克思

哲学

在这个学期开始,李梅老师曾告诉我:“学术和分数是两个评价体系。”开始做学生都在意分数,后来要做个学人,就可以看轻分数了。简单概括,这一学期的课程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学分总数大,一共37个学分,表格可以很直观反映;第二,难度大,《尚书》和《音韵学》不好学,等等;第三,相关度小,政治、经济、管理、文学、历史、语言学、体育、英语、教育学、艺术……真是很宽泛。除了上课,还需要课下继续深加工,我个人比较倾向于深入性的探讨而不是像《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一样每次课都蜻蜓点水,美而名曰“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这样霸气的课程名称的背后却无甚内容。

理科是求一的,但文科是求异的。若是你说战国封建论,我也说战国封建论,学术就没有进步了;若是你也写乡土文学,我也写乡土文学,那么国人的精神生活就可能停滞了……总之,文科是需要争鸣和论辩的,是需要百花齐放的。学大文科的老师有的仙风道骨,有的睿智少言,有的霸儒隐僧,有的含蓄内敛……学生是需要时间和老师形成默契的,风格各异的老师让我有些吃不消。

我回想起王学典老师在《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文字,大致是“很长时间都在图书馆,甚至有的时候都不去上课”。又想起了杜泽逊老师曾和我说:“大学嘛,好的课要上一些,不太好的课也需要上。”

为什么说“草木残生”呢?按照当时的心情是“力不从心”的,秋天的花开得再好,也属“残生”了。何以称“颅铸铁”呢?在最后的一个半月内,很多事情都在我脑中,我有些题目想要读书写文章,哎!另一课的作业还没写呢!诶?是不是读写网上作业的提交日期到了?!而下节课要羽毛球考试……我想要早起去自习,可是前夜却迟迟难入睡!整个头颅像带了个铁头套一般。何谓“虫豸凝寒掌作冰”呢?这是北国的冬天,我往返于宿舍和国际教育学院教学楼之间,即使穿着羽绒服,还是感觉很冷,有的时候满桌子任务却“怕”得想睡觉!一次双学位的课上,某位学朝鲜语的同学看到我惊讶地说:“韩老师(戏称)!你怎么衰老成这样了!”于是我相信了“忧愁易使人老”!

后来我又询问过韩悦老师,我当时清楚地记得是我们两个人四目相对说了好长时间,韩老师讲了很多,其中最让我心头一震的是“关键你想干什么”这句。李婧老师还曾提议我可以选择考其他高校的直博士这种路子。孙剑艺老师劝我不要担心。一次我给范学辉老师送试卷,我们边走边聊,他问我近况,我说完后,范老师说:“硕士阶段啊,留在985高校就可以,博士阶段可以出去。你是不知道啊!你学历史的考研考历史那不一定能考得过学物理化学的呀!……现在生活是好了不少,我硕士毕业的时候兜里一共就几块钱;高中的时候上课屋子里都没房顶,吃都吃不饱!我现在也从来不戴帽子,不戴手套……”

回过头来看,我多半个学期太不勇敢了,对于很多事情有些“畏缩”,其实该有苏轼那种“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态。

二、“千里茫茫若梦,双眸粲粲如星”

我在假期和高中同学小聚过一次,因为我很少和校外同学交流,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了外校同学对于保研的看法。北大中文系的同学准备在学校保研,另外她还修了一个经济学双学位。南开学管理的同学想保研,但估计保不上,会考研。南开学日语的同学想去日本,但是怕太辛苦而自己身体不好,想留在南开,保研。中国政法大学学民法的同学要准备司法考试,也是想保研的。厦门大学学国际关系的同学就是要在本校保研。她们言语上是说不准的,但表情上却是胜券在握的。她们谈论着自己雅思、托福、六级考了多少分,我们谈了一些学术问题,她们常用“吓”的表情听我说。

我有幸在QQ上遇到了李梅老师,她说“上学期在食堂看到你感觉你不像大二的时候精神了,眼神很犹豫。”老师还是那个意思“你没问题!”老师以为无论考研还是保研我都没问题。老师还说:“现在你要知道自己是考据,还是理论。硕士要找名师,导师不仅仅是老师的问题。前者的话,咱们院就是杜老师。后者的话就是王院长。他们都是国内第一流的学者。”我以为考据和理论也不该有那样大的鸿沟,而那时我对王院长的印象只限于几篇文章和新学期他对我们的讲话而已。我说了“考据”。李梅老师建议我可以提前问问杜老师。

我在14年新学期伊始问杜老师,老师回答:“对,郑杰文,刘心明,王承略,我,每年都招2个。”当我终于想起还没有看期末成绩的时候打开系统,扫了一眼成绩,没有我想的那么糟,最为讽刺的是,我以为自己答得“驴唇不对马嘴”的《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竟然考了95分!?虽然没有那么糟,我却不以为光荣,反而有些惭愧和伤心,有些老师究竟在以一种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学生!?

三、剥极而复参九阳

寒冷的13年冬天结束了,14年的春天终于来了!

加上双学位,我只有20多个学分,每门课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加上有论文报告会,我终于有时间去考虑和探索我想解决的问题了!

这个学期是大家集中思考将来到底干什么的学期,由于我很早就想过,所以静静地读书了。

学期结束我感觉自己应当能够保研,14年9月2日发给王学典老师的邮件如下:

尊敬的王学典老师:

您好!我是尼山学堂2011级的学生韩博韬。怀着忐忑的心情,终于鼓气勇气给您写邮件。……尼山学堂的本科课程大部分我们已经修完,我大一在历史学院读历史,后来在学习“古典”的同时偏重魏晋史书籍的阅读,入手的开始选择了三国(两篇学年论文和登载《山东大学报》的文章见附件)。

我曾在《历史学家茶座》上读过您的《粪土当年万户侯》,并按图索骥购得《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良史的命运》等书,还曾在今年孙宜山等师兄的博士论文答辩会上得到您的“请批评 王学典”的签名。阅读您的文章和读古籍,似乎是两种风味。有些问题想请教您:史学理论和国学的契合点在哪里寻找?想报考您的研究生需要再进一步做哪些准备?

七月初我试着向《历史学家茶座》投稿,郭震旦老师说文章学术性过强,在假期好好修改(一稿二稿见附件),还想请您过目。此致

学生 韩博韬

王学典老师9月4日的回复如下:

博韬同学:

来信收读,迟复为歉。史学理论专业有两个方向:一是史学理论一是中国史学史,国学是四库之学,史部乃四库之重要组成部分,史学史当然是国学的一个重要侧面了。你如有兴趣,欢迎入读史学门!……你的大作抽空再读。好好读书!

王学典

老师最后的叮嘱“非比寻常”,不同于“夏祺”、“夏安”、“祝好”等等,其中有肯定、有鼓励、有建议、有鞭策,当然,也可以理解为训斥!吾日当省吾身,是否好好读书?

得知获得推免研究生资格,比试复试接踵而来。面试的收获很大。范学辉老师问了我第一个问题:“小韩啊,你说两个陈寅恪先生提出的魏晋南北朝史的重要问题。”听到这个,我察觉到专业面试的很大不同,大一攻读双学位需要比试和面试,我没有准备。尼山学堂选拔的考试和面试我同样没有准备。等到大三到中山大学参加国际汉语教育夏令营也没有准备面试。这一幕幕我都有想到,只是后悔之前既然说了想做魏晋南北朝史,竟没有任何准备。为比试而读的《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西方史学史》都没有涉及陈寅恪关于魏晋南北朝史的著名论断。我当时只想出“关陇集团”。张富祥老师圆场说:“陈寅恪的书啊,你不到一定火候根本就读不了。”范老师问的第二个问题是:“你怎么看待《隋志》吗?”我又是一惊,说:“老师,您指的是《隋书·经籍志》吗?”老师说:“不是啊,就是《隋书》里的志书啊!”我说:“确切的我记不清了,我记得魏征他们修《隋书》的时候用了大量魏晋南北朝时候的原始材料。”范老师说:“小韩我是想告诉你啊,搞魏晋南北朝史《隋书》也要看啊,因为魏晋南北朝的正史缺少志书。”张老师圆场道:“其实他也说出那个意思了,那二十四史没有几个人随口能说出来各个部分多少卷多少卷,我也不能。需要的时候知道去哪找就行了。”第三个问题李扬眉老师问:“你说几部你看过的魏晋南北朝史的学术名著吧,或者说名家也行。”随后我说了平时写论文所经常翻阅的名家名著。

不久,我收到了山大的录取通知。

结语:

杜老师曾和我打电话说王老师已经表示一定同意你跟他读的意思,这样的话就别往外报了。其实我很早就想好了,各校的学生都想到北京、上海,倘若中国的学术界惟北大的声音是从,那么中国的学术恰恰也就因此而中断了。况且,北大不可能垄断学术界,亦不会这样做。各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学术传统,这种传统代代都有学生继承,大学的学术才会进步,薪火也能传递。倘若为了沽名钓誉而趋炎附势,母校往日的某个优势学科成了未来学术阵地上的孤魂野鬼,某某都该引以为耻的。

试问未成学术传人,谈何“学术近亲”呢?

l 赵兵兵

l 2011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l 2012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尼山学堂

l 2014年9月推免进入山东大学亚洲第一品牌威尼斯澳门人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

因为这次保研选择留下,所以并无多少经历可谈。既没有像外保同学的那种经历,也就没有可资参考的经验贡献给以后的学弟学妹们了。虽然深感抱歉,但好在还有八位外保(申请的有九人,董韦彤又选择留下)的同学可以提供一些有用信息。

至于感想,我觉得有这么两点:

1保研,实际上并不是多复杂的东西。只因为是第一次经历,所以不免有些不知所措的感觉,对于这点,只要能按照时间表一步步落实就好了。保研,就是一个程序性的东西,按部就班,即可。又因为事关终生,所以又不免多所顾虑,要考虑是不是外保、外保成功的机率有多大、能不能跟着自己选择的导师等等问题。而归根到底,这些问题都该以“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想从事那方面的研究”为指向。研究生的教育,相对于学校来说,导师更为重要。但不管导师怎样重要,想要获得真学问,关键还在自己。传统的学术传承,讲求“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虽然领路人可能决定着你的学术走向,但是学术功底依然要靠自己修炼,没人可以替代。再说,如果我们还有自己的独立性,就不应该自囿于导师给我们圈画的领域,而是要有自己的追求,当然,有追求的前提是自己能尽可能打牢打实学术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导师也不是那么绝对的重要,所谓的“为己之学”,如果不靠自己,其可乎?

2对于没有保研的同学,感觉十分可惜。尽管并不是所有未保研的同学,都有很好的学术潜力,但至少有那么一些人才,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在现行的评价体系里,存在竞争又是不可避免的。尽管我们的保研办法不尽完满,但选拔人才本就是很难的一件事。因为事关“人”事,所以任何主观行为的介入都会引起很大的争论甚至质疑。为了追求公平,我们还只能依靠“绩点”这样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不过,我们不是也该看到,即便是可以量化的成绩单以及所谓的德育测评,不是也有任课教师的主观评判以及同学们的个人意念掺入其中么?之前我们曾讨论要不要拿出一两个名额给有真才实学的人,最后因为担心有暗箱操作,所以未予通过。但我现在觉得这并非不可解决的难题。比如说,我们的评选组不是教授,而是全体同学,由同学们来决定这一两个特殊名额究竟该给谁。如果我们对大家的“眼光”还不能十分信任,那就只把大家的决议结果也转换成可以量化的分数,让它和其他的分数各占相应的比例。虽然这样也还是不能完全避免流失人才,但总还是有一点挽救的可能。这也算是给今后的工作提出的一个小建议吧。

关于对今后工作的建议,除了前面提到的一点外,再就是对于课程设置的想法。我们是三年制本科,为了完成规定学分,课程密度自然是大了些。虽然还没有到了不可承受的地步,但对于大四上学期还有修四五门课,对于准备考研的同学确实是不小的压力。所以我觉得除了可以把课程多往大二以及大三上调整之外,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把选修课安排到周末的半天或一天。因为课程量一定,分到六天里总比五天任务轻一些。并且周末安排两节课,无非是让大家多学一会儿,少玩一点儿。

l 李凯凯

l 2011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专业

l 2012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尼山学堂

l 2014年9月推免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历史文献学专业

回顾我的推免历程,虽称不上跌宕起伏,但也有些许的曲折在其中。我申请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最终结果——被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历史文献学专业录取,导师待定。

今年八月底,教育部发布了新的推免办法,主要的改革是不再区分内保、外保,有推免资格的学生,均可通过全国推免系统申请各大高校的读研资格。因为是新办法施行的首年,很多工作流程都不同以往,所以推免工作便需要提前展开。开学的四天前,我便接到了教务员韩老师和辅导员马老师的信息,得知虽然还未开学,但推免工作要提前开展。因为我当时人在青岛,所以错过了一次班内会议。第二天回到了学校,便加入到紧锣密鼓的推免准备工作中。

第一步的工作是准备各项材料,计算综合成绩及专业排名。综合成绩由几部分组成,就尼山学堂来说,主要是专业成绩、两次论文报告会的成绩、德育测评成绩及论文和英语水平加分项。计算全班同学的综合成绩和专业排名的工作,主要由两位老师和部分同学负责。另外,每个同学都需要做的工作:首先是按照选课系统中的信息,核对自己的已修课程,并计算三年(大一课程仅包括通识课程)的平均绩点,以此与院里将要公布的成绩和排名信息核对,确认无误。同时,开始准备各个加分项所需要的材料。前者比较简单,后者则是很关键的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最后的综合成绩和排名。

如上所述,尼山学堂的评价体系由专业成绩、论文报告会、德育测评及论文、英语加分项组成。专业成绩自不必说,便是课程体系内前三年的成绩。论文报告会项,根据两次报告会中评委给出的成绩,折合后计入总分中。一般来说,折合后的分数,各个同学之间差距并不很大。德育测评得分和英语加分,同样也不会有很大差异,除非英语六级没有通过(我便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论文加分项在综合测评中虽所占分值不大,但因为是“有”与“无”的关系,并不是“多”与“少”的关系,所以便显得举足轻重。在有能力并且有主观意愿的前提下,尽早地发表一两篇文章,这会对自己的发展有不小的助益。两次的论文报告会是很好的机会,集中精力写两篇比较有学术深度的文章,一则可以提前感受学术研究的乐趣;如果论文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则还可以尝试向一些刊物投稿。同时,报告会的分数在总评中也占一定比重。承蒙一位老师错爱,命我给《中国历史评论》写一篇学术综述性的稿子,刚好在开学之前完稿,原想着推免时也许能用上,后因时间的原因而作罢。不过,在构思及写作此篇文章的过程中,确实获益良多。那么我最后的下场是,既没有论文加分项,也没有英语加分项。好在最后综合成绩和排名出来后,我勉强跻身于前50%行列,得到了参加推免的机会。

第二步是选择学校、专业和导师。我的综合排名第9,英语也没有六级证书,故而最开始并未考虑申请外校。因为今年政策的改革,每个有推免资格的同学,都有机会申请更好的学校,我思忖着既然有这个机会,试一试也无妨。并且,我的兴趣在中国古史,山大在这方面相对来说还欠缺一些,如果能有一个更好地平台和学术环境,对于以后的学术道路更有利。综合多方面的考虑,最后选择申请北师大古籍院的历史文献学专业,目标导师是张荣强教授(北师古籍院院长、教授、博导)。一般申请更好的学校,需要准备比较多的申请材料。每个学校和专业要求寄送的材料不尽相同,但有一些最基本的、相同的材料,并且也是最重要的:个人自述和学术成果,这些是体现申请者学术经历和学术潜力的材料。

个人自述要简洁,行文逻辑清晰,自述的内容包括学习经历、阅读经历、学术兴趣以及对研究生阶段甚至更远时期的规划。学术成果,包括已发表的论文和原创性成果。在寄送材料时,选择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不超过三篇,要能体现自己的学术潜力,最好与所申请的专业相关。我往北师寄送的材料,其中学术成果部分是两篇论文报告会的文章,及刚完成的即将在《中国历史评论》发表的文章。

完成这些工作后,我便着手准备山大的研究生复试。虽然说今年都有可以外申的机会,但保险起见,没有特殊情况最好不要放弃本校。在此期间,又与历史学院胡新生老师取得了联系,如果复试通过(一般本校的复试都会通过),胡老师同意招收我为先秦史方向的研究生。同时,也与几位老师进行了交流,请教了一些读研方面的问题,大部分老师鼓励我申请更好的学校,换一个学习环境。不过我却没有信心,毕竟专业排名比较靠后,再加之今年推免政策的变化,申请更好的学校,肯定会面临激烈的竞争,所以当时连北师的初审都没有把握能通过。

幸运的是,最后接到了北师古籍院的复试通知,接下来便要准备北师的复试。一般来说,更好的高校和专业,复试都有一定的难度。北师的复试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的准备,因为难以得知题型和考试范围,故而只能去阅读申请院系给出的参考书目。由于时间很紧迫,我也仅是粗略地浏览一过。至于面试,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做准备,打算临场应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这里要说明一点,今年的推免,虽说可以任意申请外校,但不意味着事情会变得简单。每个高校都想要留住本校的学生,就山大来说这一点尤为突出。全国推免系统报名的时间是9月28号,而山大第一批(即本校)复试在27号便结束,参加山大的复试后,院里很据学校的意思,会要求学生在全国推免系统可以报名的第一时间进行网上确认,而这时大部分外校的复试还没有开始,所以便产生了矛盾。今年身边有好几位同学因为此问题,而丧失了去外校读研的机会,这是学校的自私行为,没有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一味地想着保证生源质量。好在北师古籍院的复试时间较早,我完全可以等参加完复试,再考虑是否确认山大的录取通知。

到了北师古籍院后,得知一同参加复试的还有四位学生,分别是两位北大、一位北师还有辽大一位,这让我原本就微乎其微的自信心瞬间丧失殆尽,同时也做好了心理准备留在山大。按照往年的招生情况,古籍院历史文献学专业招收推免生的数量只有两名。不过,笔试的考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一个客观题是古文标点,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做起来还算得心应手,其他几个主观题,也较为容易。面试时,负责出笔试考题及阅卷的老师对我的试卷表示肯定,我回答说,这得益于张富祥老师在课堂上详细的讲解(张老师硕士毕业于北师历史文献学专业,师从刘乃和先生,所以这边的老师和他还算相熟稔)。

面试时应当注意的问题,其实与上文所说的基本相同,要让面试老师看到你的学术潜力,毕竟研究生阶段就要开始学术研究的工作。另外,在自我介绍时,注意对于自己陈述中提到学者、阅读过的书籍及相关学术问题,要有比较深入地了解,否则最好别轻易出口,因为面试老师通常会就你阅读过的书籍,和感兴趣的学术问题来提问。在参见面试之前,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果时间充裕,找来想报导师的代表作品和论文,了解其基本观点和思路,我去参加北师的复试之前,杜老师便是如此叮嘱我的。对于报考院系的学术渊源和风气要有基本的认识,清楚有哪些老一辈的学者曾在此传道授业。如果自己的老师中有与所报学校和院系学术联系较密切的,那更能在面试时拉近与面试老师的距离,产生一种亲和感,毕竟当下的古典学术界仍旧很看重师承渊源。

面试结束的当天下午,便接到了北师古籍院的录取通知,经过深思熟虑,最后在全国推免系统中确认了北师古籍院的录取通知。之后,当面向胡新生老师说明了情况,他也很支持我能换一个学术环境。

回想北师的复试之所以能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尼山学堂的课程体系,以及它所提供的良好的学术氛围。在尼山学堂学习中国古典学术的同时,因为院里学术旨趣的影响,更多的受到了古典文献学的浸润和专门学术训练,这对“国学”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l 吴剑修

l 2011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l 2012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尼山学堂

l 2014年9月推免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保研工作也过去了一段时间了,我保到华东师大的先秦文学。我很庆幸我当初能来到尼山学堂,不仅是因为尼山学堂给了我这次保研的机会,同时也因为尼山学堂给了我一种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在确定有保研资格后,兴奋之余,也开始思考该填报哪些学校。因为家在南方,所以我首先将北方高校排除在我的视线之外了。一开始准备想报浙大,但浙大中文系主页我都打不开,所以失去耐心。虽然听说浙大古籍较强,是原来杭州大学的老底,但我个人兴趣不在这方面,所以也就将浙大排除在我的选择范围内了。之后还想保中山,但一来离家太远,二来中山独处广南,与国内其他高校接触也许相对较少,对以后考博或许会有所不利,所以也就放弃了。南大中文特别强势,像我这种学渣从一开始就没考虑这么优秀的学校。但后来听说也班上有两位同学去面试了,感觉自己还是有些失策,没有去冲一冲。武大虽然离家特别近,但我打电话给我一个正在读研的同学,他叫我“慎报”,我也就没有想太多了。川大虽然生活、学习条件都特别好,但离家太远。最后引入眼帘的也就是华东师范大学了。我在报考之前,和华师大方勇教授电话联系了一下,他对我印象还好。而之后我又听说他的一个博士之后被介绍到复旦陈引驰那做博士后,之后又调到华师大古籍所工作。感觉出路还好,所以更加坚定了去华师大的决心。29号面试,面试的人很多,古代文学方面就有30几个,所以这决定了老师不会给你太多的时间,而且老师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疲倦,面试不会太上心。所以我个人觉得该将最能证明自己的东西拿出来。不过总的来说,那次面试比较水。完毕后,等了将近三个小时,结果出来了,我被华师大录取了,随即就在他们的学院办公室确定接受录取通知。没有回济南的车票,我就回家歇了几天,也没再想去别的学校面试了。

华师大是个师范类学校,在就业方面上可能和综合类院校还有些差别。所以各位学弟学妹以后报考的时候还是要谨慎些,通盘考虑下。

建议:

1.大四的考试形式是否可以简化一下,没必要再放在考试周考了。这样可以让我们提前十多天回家,错开学生回家的高峰阶段。

2.可以在大四时给保研学生选一个导师,让他们跟在导师后面学习,为研究生阶段做准备。

l 闫梦涵

l 2011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l 2012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尼山学堂

l 2014年9月推免进入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确定了武大的待录取通知也有一段时间了,回顾这一个多月的保研经历,有庆幸也有遗憾。现在看来,除了之前的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和能力,保研期间的时机和心态,是决定最终结果的关键。

我的成绩在班里一直处在中间位置,拿到保研名额时的排名是第11,六级刚刚过线。在当时看来,这并不是一个有优势的名次,我也没有想到自己能够外保。但是由于可以再报两个外校志愿,所以我也开始试着联系外校的导师,并且没有把目标定得太高。了解了各个大学的政策之后,结合我自己对专业和导师的意向,我基本确定了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并开始给心仪的老师发邮件介绍自己。

根据我的经验,邮件内容要真诚、真实,有礼貌,不要过分谄媚。虽然是要极力说明自己的优势,但更重要的是要谦虚,否则会有班门弄斧之嫌。介绍一下尼山学堂的课程、自己在这个专业的兴趣和已有背景,再在附件中加上一两篇论文就很够用了。比较幸运的是,两所大学的老师都很快回复了我的邮件,也表示欢迎。关于如何判断导师邮件的态度的问题,通过后来的经验,以及和其他同学的讨论,我有一点个人的“心得”:当导师说“欢迎报考”之类的话时,至少表明两个信息:第一,他今年是有招生名额的,第二,他对你有一定兴趣。如果导师今年没有招生名额,或者已经有想要的其他学生,他是不会随意说出“欢迎”的。所以,当导师说出这样的话时,其实已经代表联系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和导师交流,让他知道你更多的信息,并且准备申请和考试。

当时,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官方公布的复试时间分别是10月15号和16号,相比其他学校,已经算很晚了,而且还存在时间冲突。9月28号,也就是报名系统开放的当天,我从南大联系的导师邮件中得知,南大开放了提前批次,可以通过邮件报名,并且在10月6号进行复试。而在10月3号下午,也就是我接到南大复试通知,准备6号去复试之后,我又接到了来自武大文学院的电话,他们也要提前在电话中进行复试。最终,我在电话中接受了武大的复试,并且经过协商,让他们把接受录取通知的时间延长,争取到了去南大参加考试的机会。无论是南大导师提供的宝贵信息,还是武大对我的宽容,都是很幸运的地方。当时有位老师跟我说,保研过程中,一半是看实力,一半是看运气,我想这些“幸运”,应该就属于运气的部分的吧。

但起关键作用的当然还是实力。南京大学的古代文学专业比较有名,考核又是极其严格,对于南大的考试,我是没有多少把握的。因为南大注重文学的基础知识,古今中外的文学都在笔试的范围内。笔试三个小时,七个论述题,选六个完成,总分150分。这七道题,一般是语言文字、古代文学、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热点各一道,以及一道古文翻译标点题。考的是比较全面的,而7选6的形式又让人基本无法扬长避短。对于在尼山学堂学习,没有系统学过现当代、外国文学以及文艺学的我来说,是没有任何优势的。今年的这些题目,都比较基础,当时认为是值得开心的事情,但是这也导致了普遍高分的现象。在现当代、外国文学以及文艺学的题目中,我“业余”的回答根本不能跟中文专业同学相比;而古代文学和标点翻译题,本应该是突出优势的题目,却因为过于简单基础(标点翻译是只有四行的小故事,古代文学考的是宋诗的特点),也没有“难倒”其他同学。笔试成绩不理想,最终导致我与南大无缘。南大的面试对尼山的同学来说,可能相对比较容易,我自己感觉发挥得比较好,最终面试成绩也挺不错。主要有10分钟的专业面试和5分钟的英语面试。专业面试中,事先准备好的自我陈述发挥了很关键的作用。首先先想想自己能让老师感兴趣的、与众不同的特点是什么(我认为尼山学堂的学习背景以及我们的专业课程就是很有特色的一点,于是介绍了尼山学堂的教学特点,以及我们学过的、有关古代文学的课程);其次,介绍自己的专业兴趣,可以比较具体,也要结合对方学校这个学科的研究重点和特长,这样导师会在这个领域中提问,也就可以在这些方面事先做功课(我当时具体说到了李清照和苏轼的词论,于是老师直接让我谈谈对李清照、苏轼“尊体”、“破体”的看法,没有超出我准备的范围;同时,宋词也是南大的特长之一),此外,由于南大允许现场向面试老师提交材料,所以我提交了两篇论文,也引起了他们的兴趣,针对论文提了一些问题;最后,对方学校的研究领域、学术传统也要有基本的了解,以南大为例,在英语面试的时候就问到了对南大文院老师的了解程度,以及有没有读过程千帆先生的书。虽然最终因为笔试成绩太差,跟南大失之交臂,但我始终感觉自己的面试比较成功,以上这些,也算是一点可以提供借鉴的经验吧。

最后要说的是,在山大,我参加了院里的保研考试,也联系了文学院的邹宗良老师。邹老师对我表示了极大的欢迎,由于邹老师2015年没有招生名额,在不知道尼山学堂同学可以自带名额的情况下,他甚至打算挪用2016年的名额来给我,更是专门来院里参加了我的面试。在这一个月中,给了我很多指导和帮助、对我也非常关心。报名外校和确认录取的时候,他都十分理解和宽容,这让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杜老师更是从一开始就给我们开会、关心每一个人的动向,为我们联系导师出谋划策、无私地提供帮助和指导,为我们“尘埃落定”而开心。这些也算是保研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吧——没有谁比自己的老师更关心我们,愿意为我们的未来铺路。尼山学堂的身份,才是保研过程中最大的幸运,这是我的切身体会。

以上是我保研的基本过程,有很幸运的地方,也有让我遗憾和不甘心的地方。这一个多月心情的起起伏伏,焦急、担心、自我怀疑,一遍遍打电话、发邮件的疲累,我们都一起走过来了。不管是不是得到了一个完全满意的结果,在写下这些经历的时候,我们都有了一个可以松一口气的未来,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更值得庆幸。厚积薄发、把握时机、相信自己,继续勇敢地往前走吧!

l 王璇

l 2011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闻一多班

l 2012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尼山学堂

l 2014年9月推免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专业

整个保研过程中我先后报考了四所学校: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方向均为中国哲学,我参加了其中北师、南大、人大的复试,均收到录取通知,最终选择了人民大学的中国哲学专业。

从大二下学期开始我就有考研的打算,并花了很多时间自己课下阅读相关书籍,因此一直没有在意成绩。从大三上学期我开始集中精力准备考研,没想到赶上国家保研政策改革,我也有了外保的机会。之前这一年为考研而精读了一些很不错的国内外哲学原著及教材,做了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同时,碰巧我身边有哲学专业的好朋友,我们就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我想这一方面积累了知识,另一方面训练了思维,这些积累和训练在复试时帮了不小的忙。

准备考研的时候我的目标就是人大,保研我也是以人大为主攻方向。今年人大的复试非常晚,此前我参加了北师和南大的复试,事后回想,积累些面试经验还是有帮助的。在北师大面试时,我提前没做任何准备,像自我介绍这种问题都是边想边说,有些紧张,说话不条理;英语面试也没充分准备,专业词汇不够熟练,在被问及专业问题时表达不够流畅,因此出现了茶壶煮饺子——倒(道)不出——的情况。这场面试后我有意识地加强了薄弱环节,在之后的南大和人大面试中就基本能够发挥出正常水平了。其中人大的面试,就我的了解和感受,不注重知识点的考察,而侧重于考察学生的知识积累、思辨水平、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等。

通过总结自己的经验,我对师弟师妹的建议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了解自己。教育部的推免系统这样设计:待录取通知只在24小时内有效,各高校可自行缩短这个时间(比如南京大学哲学系就要求现场当即确认),逾期不接收通知就作废。只能接受一个待录取通知,一旦接受就表示推免结束,之后不能再改动了。所以,对我来说,为了上人大而放弃了北师和南大是有很大风险的。原则上,如果对方高校同意,学生可以申请撤回待录取通知——不过一般高校不会同意;原则上,根据教育部的安排,在推免系统关闭前有几天的调剂时间——不过一般高校尤其是好学校不会参与调剂……意思就是,机会只有一次。每人的性格特点不同,有的人做了决定不会后悔,哪怕事后证明决定做错了;有的人做了决定后仍会摇摆不定、患得患失。我建议师弟师妹们一定要再思而行,既要了解学校,也要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之后再做决定,大概就会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2、相信自己。个人感觉像尼山学堂这样的国学班的教育模式是得到很多老师认可的,一些学校强调原典和基础知识,像北师的笔试就是可算是“国学”式的,而非“哲学”式的,注重对经典的记忆和理解(而非思辨),很简单,很基础。大家一定要有自信,大方自信的态度在面试的时候非常重要,不必把面试的老师看成一尊尊大神,尊敬不等于崇拜,不等于仰视。要学会平视,平等对待才是真正的尊重他人,也是真正的自我尊重。对老师要有礼貌,真诚、大方的态度就是礼貌和尊重的体现。

3、塑造自己。制定一个学业规划,就是研究生阶段研究计划,可以不用太具体,但目标一定明确。面试的时候老师很可能问到,一个清晰明确、可行性强的研究计划会给自己加分。另外,试着选择一两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形成自己的认识,一定要是自己的、独立的认识!从中很能反映出学生的学术眼界。我在南大面试的时候老师问了我的研究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步骤,还问到我参与的一个项目,让我说说个人看法。最后这个老师对我的评价是学习目标切实明确、有独立的思考、能把握到现象后的本质问题。

4、隐藏自己。避免提到有争议的学术问题和人物,避免显示出自己明显地倒向或反对某个人、某种说法,避免在叙述中点名引用某人的话(尤其是现当代学者),说不定面试的哪个老师就跟你意见相左。虽然面试的时候不必格外投其所好,但尽量避免投其所恶吧。除非提前了解过各个老师的研究领域和基本观点,确定不与自己的观点冲突,否则务必谨慎表达。如果学生贸然抛出一个老师不认同的观点,或赞同一个老师不赞同的学者,那面试的结果就很难说了。

最后想说的是,暑假里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让我感觉到,“老三届”的知识青年能在恢复高考后脱颖而出,并且多数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究其原因,既有个人的积累也有时代的机遇。这次保研让我更真切地体会到了这个道理,国家、学校、班级已经为我们创造了机遇,我想我们应当充实提高自己,把握住时代的机会,谨以我的保研经验与各位共勉。

感谢一直帮助我、勉励我的那些师长亲友!

l 刘早

l 2011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l 2012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尼山学堂

l 2014年9月推免进入山东大学亚洲第一品牌威尼斯澳门人中国民间文学专业

关于保研,我想我只是运气好,并没有什么经验之谈。

我自己平时涉猎的方面比较广泛,做不到在某方面下苦工,思想肤浅,确也是我的不足。

关于尼山学堂以后的发展,就我们班同学的亲身经历,我想提一些意见:

希望各位老师能认真出题打分。的确,卷面分数代表的东西很有限,但是既然我们的分数已经与保研挂钩,您的一笔下去可能就从此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关于发表学术论文获得加分的问题,加分的标准依然值得商榷。风气的蔓延是很可怕的。

我想我们的课程框架已经定型,很难再有大的改动。一个再好的课程也总会有人适应有人不适应,因此在录取新生的时候,希望能对他们讲明白,这里是用什么方法学习什么样的东西。

我们在这里学习,是学习文化知识,也是在学习各位老师前辈的谦谦君子之风。成才很重要,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也很重要。我想,这些东西,我们还要慢慢学习体会。

我们既然在这里学习,是因为我们有许多不知道的东西,愿各位老师消除院系的隔阂,把我们看成普通的充满求知欲望的本科生,放心大胆地为我们上课。